行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宜信财富传承中心即将推出大咖专访—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代“炒股人”的投资哲学

2022-03-26 09:04:38 来源:钥城网
分享: 微信 微博

1988年,在谢明夷的记忆中这是他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缘起。在那之前的四年,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并发行了股票。在那两年之后,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上海证券交易开始营业。在这样的坐标时段里,谢明夷无疑被标记为了中国“第一代炒股人”。宜信财富传承中心「大咖私享课」特别邀请谢明夷,将在3月30日分享他的投资哲学与人生。

谢明夷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兴盛的全过程,不仅亲自参与其中,并且华丽转身成为了一个集画家、摄影家、旅行家于一身的“生活的艺术家”。功成身退的背后不仅包含着他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解与思考,还有着他对投资与人的精准分析,而在这些经验叠加之外,他对于全球资产配置理念的遵循与实践更是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当所有人都反复吟诵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有关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那段名言时,或许谢明夷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则是,如果你能看清时代的方向,那么你就有可能永远生活在最好的时代里。

初涉股市

如果考察1988年之前谢明夷的履历,很难想象这个知识分子家庭出生,当过知青,做过工人,高考制度恢复之后又重返校园,随后一直从事与技术相关的工作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最终会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命运的分野源于对按部就班生活的不满与不安,198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超过十年,社会一片欣欣向荣,新事物在中国大地上层出不穷,在国家机械工业部任职的谢明夷,主动要求到机关在深圳新设立的派出机构任职。谢明夷在深圳第一次听到了“股票”这个词,在当地人们把它称为“好东西”。

尽管谢明夷当时已经在国家机关工作多年,按照现在的划分标准,已经属于“精英阶层”,尽管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也算得上“接”政策核心,但是,当时面对资本市场,对于股票交易,谢明夷重新成了懵懂的小学生。

1988年,中国大陆还没有成立股票交易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也只有5支股票进行试点发行,谢明夷回忆当时购买股票的场景是“一间小屋子,里面一组柜台,你拿一捆钱,换对方一张收据。股票的买卖信息全部写在屋里的黑板上。”

谢明夷进入股市有些误打误撞,在最初的时间里,他在资本市场的作为,也多是随意而为,依据他自己的回忆,当时的股票市场,充满暴富机会,但以危机四伏,市场 不规范是人人可见的现实,但是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当时,谢明夷用1块钱买进的股票,很快就可以涨到几块钱,“糊里糊涂就赚钱了”。

在谢明夷的认知中,“当时股市完全是无序的,没有分析,是纯粹的投机市场。比如几个外地人来深圳买一买,当天股票价格就飞涨上去了。”

工科出身的谢明夷觉得自己不能做这种糊里糊涂的投资者,他开始下功夫研究股市、研究资本市场。到了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成立,谢明夷已经是一个有经验的 “老股民”了。而1992年,经历过“那个春天”之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北京也成立了第一家证券营业部,谢明夷离开生活了三年多的深圳,带着在特区掌握的新本领回到北京。

透析人

1992 年,北京证券营业部的开户门槛是20万元,“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当时还是吸引了北京很多有钱人进入这个市场,比如中关村搞配件的,天安门第一代照相的,倒卖汽车的等等,他们的思维方式其实很难经受资本市场的考验。”而谢明夷经过在深圳接受的资本市场的初期洗礼,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成熟的投资人了。

在这里,他已经可以从容面对大盘一个月百分之几十的涨跌,已有的投资经验给他带来了财富的增长。谢明夷相信风险不在于大与小,而在于其是否可控。“对于我们做投资的人来说,一天输几百万都是经常的事,高风险我们都经历了,但风险可控是至关重要的。”他说。

谢明夷在资本市场中,见惯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让他更加明白,资本市场不是赌场,必须有理的心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手 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谢明夷坦言自己的成功具有极大的偶然,在时代的洪流中,自己作为顺势而为的成功者,并非自己的个人之力,而是赖于时代玉成。

“因为这里面诱惑太大,人的情绪控制比较难。实际上,证劵每一次不同的周期,你经历过越多,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还有是一个心态和心智的问题,炒股票的人得特别冷静、沉稳,才能不被情绪波动所影响,否则你的抉择就不可能正确。所以说,认死理的、偏执的,是极其不适合做股票的。你被情绪所控,你买了股票觉得它要涨,跌了心理也不能承受。

所以,做股票是很多年对心的修炼,真正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市场。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在客观认识的情况下,是可以做明确判断的。有的人,分析判断得很准,但一旦自己操作就扭曲了,这是一个普遍的行为。”这是谢明夷这个资本市场老兵对资本市场的亲身体验,难的是作为“受益者”的他,能够如此冷静地对资本市场与个人的关系进行切入肯綮的剖析。

华丽转身

谢明夷对资本市场是真的热爱,或许,他在资本市场中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这种乐趣对他的吸引力能够让他辞掉公职,专职炒股。这种乐趣能够让他早在2000年成立了自己的专门进行资本市场操作的公司,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资本玩家

然而,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越久,风险意识就会越浓。

深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谢明夷在炒股之余,也看上了一些别的“篮子”。学校、餐饮、软件公司、医疗公司,再到后来做PE他都有涉猎。然而这些尝试为谢明夷换来的宝贵经验是——市场越发展,个人投资者越难做,因为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了。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草莽时代退却,谢明夷的投资逻辑也日益成熟并体系化。多年资本市场打拼带给谢明夷的最大感悟是,“放下很重要,放下的时机更重要。”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放弃了朋友们让他做“中国巴菲特”的建议,退出了打拼多年的私募领域,他想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内外兼修

对于人生,这个新的开始是向内寻找的。

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一个人到底应该怎么生活,这就是我开始思考的一些东西。”他说,“在分秒必夺的资本市场里奔驰的久了,我想让生活慢一些。”

谢明夷想要享受的慢节奏的生活,就是摄影与旅游,他把自己青年时代就已经非常感兴趣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深入研究的摄影“捡了起来”,而这时,之前进行的财富积累,已经足以支撑他的所有拍摄想法。

在 2012年出版的个人摄影集《视觉旅途》中,他写道:“我人生的旅途已过大半,事业的旅途高潮已过,而视觉的旅途正像朝阳一样冉冉升起。10年来我游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踏遍了世界几十个国家,我深深感悟到生命不仅有长度,也有宽度,拿起相机走出去,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谢明夷还创造地用油画的形式描绘自己的摄影作品,并将此种艺术命名为“影像油画”。

对于投资,这个新的开始则是向外找寻的。

2016年,谢明夷第一次知道了“宜信财富基金”,尽管自己之前已经在资本市场上驰骋多年,经多见广,但这一次,他还是感到耳目一新,并很快接受了宜信财富的资产配置理念,并对自己的资产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

无独有偶,与当年他在冥冥之中赶上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波浪潮类似,他接受“资产配置”理念的这一年恰恰是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口中的中国高净值人士资产配置元年。

“不能都投资资本市场里,房地产、商业地产、股权市场和债券等其他方面都要考虑。对我来讲,尤其用母基金的方式进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选择与宜信财富合作是非常明智的。”谢明夷说。

谢明夷坦言国内的职业投资人,很难将资产合理、安全、科学的配置到全球。而在这个领域宜信财富的能力则显得很强大。

对于谢明夷而言,投资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艺术是靠激情的,而投资是要靠严谨的逻辑推理。你换一种生活方式,是换一个人生的感觉。我觉得自己前半段是投资的人生,后半段是艺术的人生。”谢明夷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炒股

一代

第一